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阳光热点 >> 正文
                    
“课有所用,学有所得” ——我院艺术系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精彩纪实
发布日期:2016-04-06   点击量:

今年开春以来,我院艺术系美术学专业捷报频传,徐昌舜等四位同学考上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油画和国画等专业的研究生。同时,美术学视觉传达方向的学子也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赛区摘获多个奖项。

艺术系主任杨思陶教授把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戏称为“师徒制”:精细化的导师制辅导,个性化的课程套餐,伙伴式的实训指导,家长式的成长规划……以杨思陶教授为首的9个人的教学团队把学生的成长成才当成一个环环相扣的大工程:“我们的方向和目标很明确,在前进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进行修正。”

    生均一份“课程套餐”

我院美术学专业分为绘画和视觉传达两个方向,学生入学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选修课把专业学习的路子拓宽。例如,为了适应市场热门产业需要,这学期美术学专业开设了电脑绘画的选修课,将绘画技巧和电脑设计相结合,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往游戏设计开发的方向就业。

据美术学专业江信桐老师介绍,入学后,每个学生的学习规划和目标都不甚相同,有的想考研进一步深造,有的想去培训公司就业,有的想自主创业,老师会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为其量身定做一份“课程套餐”。

“比如有考研规划的同学,我们会建议他在文化课程上多下工夫,而对于想就业的同学,我们会让他在自己擅长的课程上着重训练,把某一方面练熟练精,更有就业优势。”

“精细化的‘课程套餐’是为了让专业学习的路子越走越宽。”杨思陶教授介绍说,四年的大学学习规划很重要,“课程套餐”更像是承包到户,有倾向性和侧重性,老师和学生也走得更近。

同时,为了增加课程的应用性,美术学多门课程以参赛为导向,指导学生的课程作业去参赛,让设计更有实际和应用意义。“赛学结合”,“学用结合”,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为了参赛,学生的积极性和认真度也更高,很多学生在课程作品上让老师眼前一亮。”谭金平老师说。

    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美术学专业2011级的许章顺同学曾经让老师们印象深刻。刚入学的时候,他的专业成绩很不尽如人意,老师们都替他暗暗着急。但老师发现这个同学设计感很好,于是积极地引导他往视觉设计方向发展并且加以辅导。此后许章顺同学的设计天赋得到了激发和培养,并多次在设计大赛中获奖。大四毕业时,百度和网龙等大公司都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尚在实习期就有了高达七千元的工资。

“把学生放在对的位置上,他们的潜能就得以激发,有无限的发展可能。”从美术学专业的第一届学生开始,任何一个学生的成绩都给了老师们思考、启发和探索。

 “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更要让学生们找到自信。”每一次出去写生,老师们都感慨颇多。有一次谭金平老师带学生去湖南写生,恰逢一所“211”高校美术学院的同学也在写生,有的同学一看就想收拾画具离开。谭金平老师鼓励学生:“你们不比‘985’或‘211’学校的学生差,要有自信!”果然学生写生的作品也丝毫不逊色。据介绍,美术学专业的师生们每一次外出写生学习密度都很大,上午画一张,下午画一张,晚上上点评课,这样的锻炼和进步也非常明显。有一次同学们到邵武桂林山写生,他们的多幅作品还被当地政府收购和收藏。

“学生在写生中发现兴趣点,激发了兴趣点,画出来的东西也更生动。”杨思陶教授说,对于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来说,刺激学生的兴趣点尤为重要。“学生的自信心很重要,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兴趣激发的关键,一旦激发,潜力无限。”

除了外出写生,校内办画展也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自我展示,老师相互学习,通过办画展,也在不断地检验教学质量。

“我们一直对学生说,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基础,总有你喜欢的方向和老师,只要你用心,认真,都能有所成绩。”从课程设计、教学指导、外出写生、画展点评和实习实践,“课有所用,学有所得”贯穿了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宣传部  郑丽香/文  艺术系  供图)

杨思陶教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jpg

杨思陶教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画室里的现场报告会.jpg

画室里的现场报告会

 

教与学场景.png

教与学场景

 

学生设计得Q版船政人物.jpg

学生设计的Q版船政人物

 

学生作品集锦.jpg

学生作品集锦

新媒体 NEW MEDIA
官方抖音号:ygxy2001
官方微信号:ygxy2001
官方微博号
掌上阳光